北京代代助孕

首页 北京借腹生子 北京借腹生子代生 北京借腹生子代生宝宝 北京借腹生子捐卵 其它案例
您当前的位置: 北京代代助孕 > 北京借腹生子代生 >
北京借腹生子 北京借腹生子代生 北京借腹生子代生宝宝 北京借腹生子捐卵 其它案例
推荐案例

精母乳喂养好处多!扫清母乳喂养路上5大障碍,做“完美母乳妈妈”

时间:2023-08-28   浏览量:341

每年的8月1日至7日为"世界母乳喂养周"。这是由世界母乳喂养行动联盟组织发起的一项全球性的活动,旨在促进社会和公众对母乳喂养重要性的正确认识和支持母乳喂养。母乳喂养作为一种科学喂养方式,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认可。但是,我国目前母乳喂养的环境并不是很好。此前有媒体报道称,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提供的一份数据显示,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中国的城市和农村地区母乳喂养率曾经都超过了80%。但最新的情况则让人有些意外,全国0-6个月婴儿的纯母乳喂养率只有28%!

一、母乳喂养路上的5块“绊脚石”

随着科学育儿理念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妈妈开始放弃陈旧观念,母乳喂养重新流行了起来。我们相信有很多妈妈在母乳喂养的路上有这样那样的困惑,一些来自家人、朋友、商家宣传的声音甚至让我们动摇,大多数坚持母乳的妈妈都多少承受着各种压力。到底是什么挡住了我们母乳喂养的路?它真的是我们的障碍吗?请跟我们一起来逐一清除!我们想对你说:“母乳喂养,你能行!”

第一块绊脚石:母乳不足,家人催着“赶紧加奶粉”。

绝大多数妈妈放弃母乳喂养的原因是“奶水不足”。大多新妈妈都知道母乳好处多,但不少人苦于奶水不足,无法喂养。

日本东京公立女子大学泉谷布光教授认为:除部分内因(确实有个别宝妈是因为体质原因)外,现代妈咪少乳汁的原因主要有2方面:

1、喂养方式不当

奶水不足,大多是喂养方式不当引起的。喂养方式不当主要包含三方面:

一是喂养姿势不正确。喂养姿势正确了,宝宝能顺利吮吸到母乳,也刺激妈妈分泌更多乳汁。特别是刚生育不久的新妈妈,生育伤口并未痊愈,喂养姿势不对也容易牵动伤口疼痛,不仅延迟伤口康复,也使之在心理上更加排斥亲自喂养。

新妈妈得花点时间摸索最佳姿势,一定要让宝宝含住整个乳晕,而不能只含到乳头。不然,宝宝会因吸不到奶而哭闹,影响妈妈喂养的心情,妈妈的乳头也会发炎和乳头皲裂,引发剧烈疼痛,不得不暂时放弃哺乳。

二是宝宝吮吸不够。其实妈妈的奶水越少,越要增加宝宝吮吸的次数。由于宝宝吮吸的力量较大,正好可借助宝宝的嘴巴来按摩乳晕。宝宝只要饿了就喂,喂得越多,奶水分泌得就越多。

三是过早添加奶粉。母乳喂养的第一周,因为喂养者和宝宝都没有摸清规律,奶水不足,宝宝吃不饱而哭闹的现象很正常。但是,面对宝宝的哭闹,家人一般都很担心宝宝吃不饱,催促着“赶紧加奶粉”。不少新妈妈一开始信心满满,但喂养过程中会顶不住压力,放弃母乳喂养。过早的添加奶粉,宝宝不饿了,自然就会减少吮吸,妈妈的奶水就会越来越少。

专家指出,只要新妈妈喂养方法得当,克服心理障碍,经过一周喂养,摸清宝宝规律之后,奶水都能满足宝宝的需求。

2、精神压力导致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现代生活的节奏加快,紧张的生活环境,繁杂的人际关系,往往使人的情绪产生极大的波动,烦躁、惊喜、忧愁、郁怒等情绪都可以通过产妇的大脑皮层影响垂体的活动,从而抑制催乳素的分泌,使产妇出现乳汁缺乏。

如此看来,讲究休闲放松,张弛有度,不仅对自己,对我们的下一代也受益非浅哦。最起码在把生宝宝列入日程上的孕前期,你就应该“操练”自己了,有意识地听听音乐啊、读几本好书啊,做些有氧运动啊什么的,调节情绪,保持对生活的满腔热情,一定没错的!

另外,一个心情愉快,对自己乳汁有信心的妈妈,奶水也会更充足的。还有,新妈妈要保持充足的睡眠,奶水的分泌也会更旺盛。

第二块绊脚石:乳腺疾病频发,喂奶好比受刑。

母乳喂养有时并不一帆风顺,当妈妈遇到乳头内陷、乳房肿胀、急性乳腺炎、乳头皲裂这些障碍时,就会让原本美好的亲哺时间变得难熬。但是,为了宝宝,还是要努力坚持下去。若兰妈咪在这里为新手妈妈们分享一些扫清母乳喂养障碍的方法。

1、乳头内陷

哺乳期的时候,有些妈妈会发现自己的乳头内陷的情况。乳头内陷是指女性的乳头在乳晕的表面不突出,有些甚至在皮面凹陷,局部更是有像火山口状的现象。乳头内陷并不少见,据调查统计每100个孕妇中就有3人患有该症。乳头内陷使婴儿无法得到充足的母乳,会影响其身体发育,也会影响健康。那么,乳头内陷该怎么办?乳头内陷该如何喂奶?

处理办法:

● 轻轻拉出乳头。每次哺乳前妈妈将乳头轻轻拉出,送入宝贝口中,待其能含住乳头并能吸吮就成功了。在哺乳之初可能会有些困难,但仍应坚持哺乳。妈妈平时应经常将乳头拉出清洗,每次哺乳前、后均应清洗乳头,避免因乳头周围残留乳汁及污垢而引起继发感染。如果乳头内陷很严重,也不可强行拉拽乳头。确实不能哺乳者,应尽早回乳,以免发生急性乳腺炎。

●吸引疗法。女性在妊娠之后,每天应该用吸奶器吸引乳头,利用负压让乳头膨出。

●借助乳头矫正器。乳头矫正器,又称为乳头内陷矫正器,是一种矫正乳头内陷的简易装置。对于轻度和中度的乳头内陷,效果明显。还可以将辅助乳头戴在乳房上面,让宝宝吸辅助乳头。

2、乳房肿胀

精母乳喂养好处多!扫清母乳喂养路上5大障碍,做“完美母乳妈妈”

处理办法:

1、防治乳腺炎的自我按摩法

● 推抚法:患者取坐位或侧卧位,充分暴露胸部。先在患侧乳房上撒些滑石粉或涂上少许石蜡油,然后双手全掌由乳房四周沿乳腺管轻轻向乳头方向推抚50~100次。

● 揉压法:以手掌上的小鱼际或大鱼际着力于患部,在红肿胀痛处施以轻揉手法,有硬块的地方反复揉压数次,直至肿块柔软为止。

● 揉、捏、拿法:以右手五指着力,抓起患侧乳房部,施以揉捏手法,一抓一松,反复施术10~15次。左手轻轻将乳头揪动数次,以扩张乳头部的输乳管。

● 振荡法:以右手小鱼际部着力,从乳房肿结处,沿乳根向乳头方向作高速振荡推赶,反复3~5遍。局部出现有微热感时,效果更佳。

2、产后急性乳腺炎的护理

发生急性乳腺炎时,一般不要停止母乳喂养,因为停止哺乳不仅影响婴儿喂养,而且还增加了乳汁淤积的机会。所以,在感到乳房疼痛、肿胀甚至局部皮肤发红时,不但不要停止母乳喂养,而且还要勤给孩子喂奶,让孩子尽量把乳房里的乳汁吃干净。

● 做好喂奶前工作。应将患侧乳房湿热敷3 ~ 5分钟,并做乳房按摩,轻轻拍打或揉动硬结,再用手或吸奶器挤出足够的乳汁使乳晕变软,以便宝贝正确地含入乳头和大部分乳晕。

● 掌握好喂奶姿势。新妈妈应采取舒适松弛的喂哺姿势,每次喂奶应交替改变抱宝贝的姿势,让乳头和大部分乳晕含吮在宝贝口内,吸完一侧再换另一侧。每次都应将乳房吸空,如果宝贝吃不完,可用手或吸奶器将奶水排出。

而当乳腺局部化脓时,患侧乳房应停止哺乳,并以常用挤奶的手法或吸奶器将乳汁排尽,促使乳汁通畅排出。与此同时,仍可让孩子吃另一侧健康乳房的母乳。只有在感染严重或脓肿切开引流后,或发生乳痿时才应完全停止哺乳,并按照医嘱积极采取回奶措施。

4、乳头皲裂

乳头皲裂是哺乳期常见病之一,主要原因有:

●乳头内陷或过小,使宝贝吸吮困难,吸乳时用力过大发生乳头损伤。哺喂含接姿势不正确,妈妈未把乳头及大部分乳晕送入宝贝口中。

●过度使用肥皂或酒精等物质清洁乳头。

●乳汁分泌过多,外溢侵蚀乳头及周围皮肤,引起糜烂或湿疹。

●宝贝口腔运动功能失调或口腔有炎症,在哺乳过程中将妈妈乳头咬破。

处理办法:

● 纠正哺乳方式。宝宝正确含接乳头的姿势是这样的:宝宝的嘴唇和牙龈要包住妈妈的乳晕,嘴唇应该向外翻,而不是内收到牙龈上。可以看到宝宝的下颌在来回动,并有轻微的吞咽声。宝宝的鼻子会接触妈妈的乳房,但是不妨碍呼吸。喂奶完毕,一定要等宝贝口腔放松乳头后,再将乳头轻轻拉出,硬拉乳头易致乳头皮肤破损。

●注意控制喂奶时间。每次喂奶时间以不超过20分钟为好,宝贝口腔中也会有细菌,如果乳头长时间被含在宝贝口腔中,易损伤乳头皮肤,细菌可通过破损的皮肤导致乳房感染。

● 正确护理。已经发生皲裂的妈妈,哺乳时先让宝贝吸吮损伤轻的一侧乳房。每次哺乳间期,热敷乳房和乳头,局部搽鱼肝油,同时按摩乳房。每次哺乳结束时,要将一滴乳汁涂擦在乳头皮肤上,自然晾干。如乳头疼痛剧烈,应暂停哺乳一天,可吸出乳汁,再用小勺哺喂宝贝。疼痛严重的妈妈可停哺24~48小时,但必须定时排空乳房,以防因乳汁淤积引起急性乳腺炎。

第三块绊脚石:产假短,工作忙,早早断奶回归职场。

关于母乳吃多久,众说纷芸。世界卫生组织(WHO)和中华营养学会建议,在婴儿6个月前给予纯母乳喂养,6个月到2岁或更长时间内,在继续母乳喂养的同时,要补充其他食物。一些奶业发达的国家如美国、澳洲等同样建议母乳喂养到至少1岁。

但是,我国最新产假规定为98天(各个地方的规定大部分在128-158天之间,唯一只有福建省最多可以休180天),这意味着很多新妈妈在哺乳期内就得去上班。

很多白领妈妈由于产假时间短,恢复上班后不能按时挤奶而导致奶量减少甚至回奶现象。据一份产妇产后随访调查统计显示,1/4母亲在休完三个月或四个月产假,恢复上班后,都放弃了母乳喂养。

其实,继续母乳喂养也是一种让职场妈妈和宝宝保持亲密关系的好方法,弥补妈妈没跟宝宝在一起的时光,所以职场妈妈要注意母乳喂养的时间,不要因为上班的关系就过早给宝宝断奶。

如果要保证实现6个月的纯母乳喂养,专家提醒上班后的白领妈妈应提前1-2周做好上班挤入的准备。根据上班后的作息时间,调整、安排好宝宝的哺乳时间,给他一个适应过程,避免生活规律的突然改变对宝宝和自己产生不利影响。上班时保证每三个小时挤一次奶,最好放在办公室冰箱里储存,没有冰箱要准备一个冷藏包放些冰袋在里面便于贮存,同时做好清洁,和贴上母乳挤出时间,以免不洁、过期而细菌滋生引起宝宝消化道疾病的发生。回家后还应多与宝宝沟通,以缓解工作紧张情绪,这样有利于多分泌乳汁等。

第四块绊脚石:孕产妇及家人缺乏科学的母乳喂养知识,认为配方奶粉更科学。

不少妈妈看到自己母乳喂养的宝宝长得比配方奶喂养宝宝更小个,更瘦,以为是营养不够,而放弃母乳喂养。判断宝宝发育情况不能看胖瘦,而应该看宝宝身体是否健康,各项发育指标是否在正常范围内。新生儿定期都会上医院检查身体,如果各项指标符合标准,你就不用担心了,切勿盲目攀比胖瘦。

首先告诉你这样一个事实:母乳的养分搭配最适合人类婴儿的需求!很多奶粉的宣传词都说自己“最接近母乳”,其中还添加了那么丰富的营养成分。母乳不靠宣传词存在,却是宝贝出生以后最美好的食品,任何奶粉都难以望其项背。

每一位母亲的乳汁,都是为她自己的孩子量身定制,以满足孩子所有的成长需求。没有两位母亲的乳汁成分是一模一样的,每一位母亲的乳汁都会根据自己孩子成长的情况,每天有所调节、甚至一天之内随时调整。比如,早产儿母亲分泌的乳汁比足月儿母亲的乳汁含有更多的免疫球蛋白。而奶粉则是千篇一律、毫无变化的。

第五块绊脚石:担心产后肥胖、乳房变形,不能做“辣妈”

很多年轻妈妈总认为母乳喂养会严重影响身材,导致乳房松弛、下垂,腹部脂肪增加。专家认为:母乳喂养可以帮助母亲的产后恢复和减轻体重。母乳喂养不需要大量运动,光躺在那儿孩子每天吃你的奶,每天就可以减少500卡路里。

其实,哺乳还能减少皮下脂肪的蓄积,促进妈妈的新陈代谢。产后尽快恢复健美体形是每位孕妇所希望的,哺乳则是最直接的方式。如果母乳喂养的时间越长,瘦的越快一些,恢复体型的机会就大一些,肚子就完全缩回去了。

现代许多女性为追求身材苗条,改变了饮食习惯。一般都吃得很少,仅仅强调多吃些水果和蔬菜,连维持身体正常运作而必要的主食都被列入“黑名单”了,这种偏食现象往往会导致体内蛋白质、脂肪等营养物质的严重缺乏,当然乳汁也不会多了。其实“环肥燕瘦”总相宜,刻意、盲目地节食减肥,得不偿失呀。

一些妈妈担心哺乳会引起乳房下垂,这对爱漂亮、讲体型的现代女性来说可不是一件小事。据专家介绍:哺乳是不会引起乳房下垂的。之所以有这种说法是受老一辈人的影响。过去不讲计划生育,生育多胎,也不讲究对乳房的护理,很少使用乳罩来支持保护乳房,几乎所有的妈妈们都出现了乳房下垂。

不能把引起乳房下垂的罪名全都归于哺乳。哺乳能够促进母体催产素的分泌,而催产素会增强乳房悬韧带的弹性。现在的孕妇,如果从怀孕后即注意乳房的护理,使用宽带乳罩支撑乳房,同时注意用按摩或局部使用特殊油脂增加皮肤及皮下组织的弹性,就减少了发生乳房下垂的可能。

二、母乳喂养好处多

母乳喂养是生命之初的互动,这是对人类母性的完美诠释,这是演化赋予人类母子的馈赠。母乳喂养对宝宝的好处更是数不胜数:

● 母乳是宝宝最理想的营养品。对出生头4-6个月的婴儿来说,母乳是最理想的营养品。母乳含有婴儿所需要的全部营养,而且搭配合理。母乳中含有400多种营养元素——大部分是有利于婴儿大脑发育的成长素——是任何奶粉制造商都无法仿制的(即使某些奶粉添加了人工提炼合成DHA和AA,相比母乳还是望尘莫及)。

● 母乳中有丰富的活性免疫因子,为宝贝提供“抗体”。母乳中的抗体在宝宝身内设立一道天然屏障,保护宝宝不受疾病的侵扰,尤其是呼吸道、肠道、耳道感染等等婴儿常见病。多年大量的调查表明,人工喂养的婴儿患以上常见感染的患病率和死亡率相比母乳喂养的婴儿高十几倍。一项在芝加哥进行的调查结果指出,人工喂养婴儿死于呼吸道感染的几率比母乳喂养婴儿高120倍。另外一项在美国进行的调查说明,母乳喂养婴儿在一岁之内患病率仅为25%,而人工喂养婴儿的患病率则高达94%。因此医生们将富含免疫球蛋白、白细胞和各种抗发炎因子的母乳称为“白色血液”。

●母乳喂养省时、省力、省钱。没有什么比母乳来的更方便。宝宝一哭,妈妈可以马上满足他。婴儿的心理特点之一是,一旦有需求,就必须马上满足,他们未成熟的身体既不懂得也不适合等待。肚子饿时马上吃到香甜的母乳,会让宝宝更好地建立起对人生的信任感。无论白天黑夜,母乳随时随地生产,存储在乳房里,永远新鲜,也不会枯竭。喂母乳既能省却准备奶粉的麻烦,也能够免除孩子的哭声而引起母亲的内疚与焦虑。特别是在夜间,喂母乳能够让全家人都睡的更安稳。尤其方便的是在旅行途中,不必担心开水供应、奶瓶消毒、喂奶用具的清洁等等问题。

●母乳喂养可给予婴儿更多的母爱。婴儿与母亲肌肤相贴,目光交流,倍感温暖,舒适,安全。婴儿情绪好,是心理正常发展的条件。

母乳喂养不但对宝宝好处多多,对母亲也有益。婴儿吸吮乳汁,可促使母亲子宫收缩,有利于子宫复原,减少产后出血。哺乳的母亲,日后患乳腺癌的几率较未哺乳的母亲低。母乳喂养是只有母亲才能享受的天伦之乐。让我们一起扫清母乳喂养路上的5大障碍,争做“完美母乳妈妈”!


参考资料